校友风采|杨德军:乘风破浪 心向深海

发布者:生命学院安全责任人发布时间:2022-07-18浏览次数:177


图片

 杨德军,我校海洋捕捞专业1991级校友。1971年10月生,现任辽渔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辽宁远洋渔业有限公司“福荣海”轮船长,从事远洋捕捞生产,长期奋斗在捕捞生产第一线,多年来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5年荣获大连市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荣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2013-2020先后5次荣获辽渔集团劳动模范称号,同时也是“福荣海”轮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领军人。

图片


图片


耕海耘洋攻坚克难,振兴蓝色海洋经济
 杨德军自1993年大学毕业分配到辽渔集团后,一直奋战在远洋捕捞的艰苦岗位上,从北太平洋到南极海域,从西非到智利外海,均有他工作过的痕迹及洒下的汗水。2009年他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到南极海磷虾开发利用的浪潮中。2013年以来,他率领“福荣海”轮参与实施了辽渔集团承担的我国首个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 “南极磷虾快速分离与深加工关键技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项目“南极磷虾渔场形成机制与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课题。目前上述项目及课题已全部通过验收,正式步入产品全面产业化生产阶段,助推我国南极磷虾产业向高值化发展。
 2013-2021年间,“福荣海”轮同时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八个渔季的资源探捕任务;2019年“南极磷虾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大渔创新奖。目前辽渔集团已开发出40多种世界领先的磷虾新产品,南极磷虾系列产品荣登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参与制定国家南极磷虾油行业标准2项,磷虾粉1项,建立企业标准10余项,已获批国家专利申请20余项。“福荣海”轮采集的数据成为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组织研究南极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极大提升了我国在南极海域国际事务话语权。
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科学捕虾成绩斐然

 “福荣海”轮是专门从事南极磷虾捕捞生产的大型捕捞加工船舶,也是目前我国最先进的南极磷虾专业捕捞加工船。近年来,杨德军大力倡导科学捕虾的理念,他率领劳模工作室团队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结合国外资料及渔场实际水文情况,研究磷虾栖息习性及海洋环境对磷虾的影响,确定磷虾迁移路线,形成一整套科学的“杨氏找虾法”,其产量一直稳居南极渔场同类型作业船舶之首。同时杨德军带领团队研究改进磷虾网具,探索出适合捕捞磷虾的渔具渔法,提高生产效率5%以上,产量提高10%以上,年捕捞量创3.5万吨,捕捞量一直占据国内年捕捞量最高水平。2020年航次,捕捞生产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虾苗不集中、不聚群,白天虾群较深,资源不稳定。为了克服困难,杨德军迅速组织成立技术攻关小组,针对磷虾映像及昼夜变化情况,通过采取调整曳纲长度和拖网速度,对网板的开度及网具浮子和沉链比等方面进行研究,捕捞效果明显改善,有效提高了南极磷虾的捕捞产量。其找虾法及网具数据在国内同行业中得到推广。

 面对磷虾粉设备加工能力不足,影响效益进一步提高的问题,他带领劳模工作室团队通过对南极磷虾加工流程、设备及工艺进行改进,提高虾粉出成率10%;因南极磷虾不易存放的特性,他带领团队进行攻关,反复试验并编写出我国第一部冷冻食用磷虾、脱壳磷虾肉、食用熟虾、钓饵用磷虾、食用磷虾粉等多项工艺标准,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成为国内磷虾捕捞企业使用标准,为国家将南极磷虾纳入新资源食品目录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使我国南极磷虾产业快速达到加工技术世界领先、捕捞技术国际一流的水平。

 杨德军不断总结南极磷虾捕捞生产和加工技术,使南极磷虾捕捞产量和产品质量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对产品质量进行24小时监督,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一致好评,将“福荣海”轮的磷虾产品打造成为国内同行的一面旗帜,加工的磷虾产品供不应求,成为国内知名产品,在日本、以色列、俄罗斯和中国台湾市场也占有一定份额。在杨德军船长的带领下“福荣海”轮九年来创利2.5亿余元。


图片


爱岗敬业精于管理,安全防疫常抓不懈

 杨德军同志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不畏艰苦,长期工作在捕捞生产一线。大型拖网加工渔船就是一条流动的加工厂,每条船上有一百多名船员,一个生产周期2-3年,每天24小时的工作生活都局限在这条船上。作为船长,不但要保证航行安全、捕捞生产等各项工作,还要做好船员的日常管理,更要面对恶劣气候等其它突发性事件的考验,其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也正是在这种压力之下,让他养成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习惯,任何紧急情况下都能够保持从容不迫的镇定。

 2020年“福荣海”轮南非修船的特殊时期,面对国外疫情的持续爆发,杨德军一心扑在船舶维修和船上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在公司指导下制定了严谨的维修工作方案和防疫工作方案,修船期间所有船员自觉不下陆地,物资上船前先经过消毒,船厂人员登船维修等需登记测温走隔离通道,工作完毕后场所消毒,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执行两个工作方案的要求。为减少南非当地人员上船频次,杨德军提出将厂修计划大部分转为自修,约节省厂修费用150万余元。国内坞修集装箱物资因为疫情原因晚到南非开普敦40多天,船上人员在面临疫情严重的恶劣外部环境,同时克服坞修物资不到位,厂修工程改成自修工程,工程量和技术难度增大等困难,杨德军作为一船之长,能够合理安排好坞修工作计划,确保船舶按时出航渔场,船上无一人感染,体现了他高度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

工作之余,他还根据南极海域极端恶劣作业环境的特点,凭借自己多年来征战南极的实际经验,组织专业人员对《船舶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补充和完善,为“福荣海”轮在南极海域的航行及捕捞生产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及理论支持。为同行业渔船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可操作船舶安全管理文件。

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党建生产融合

 杨德军作为船长,积极推进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近年来利用集团党委下拨的党建活动经费进一步加强党支部阵地建设,先后投入10万余元资金更新的“共产党员之家”,成为了党员组织生活、船员议事学习、教育培训、文体活动、心理沟通疏导的重要场所,让远在南极海域的船员们体会到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更好地投入到捕捞生产工作中。针对船员出海作业时间长、作业环境艰苦的实际,党支部始终把“制度化、标准化”作为开展党建工作的标尺,不断加强党内各项制度法规的贯彻落实,严格组织生活,按时召开党支部委员会和党员大会,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不断提高党支部党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使党支部党员在技术攻关、捕捞生产、安全管理和疫情防控中冲在前面、干在前面,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以人为本关爱船员,积极乐观创造和谐
 远洋生产远离基地港口,长期漂泊在大洋深处,船上生产任务繁重、休息时间少,更不用说是娱乐休闲了,船员的生活空间狭小、简单枯燥,易产生急躁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杨德军同志始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关爱船员的工作和生活,经常组织船员学习业务知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积极开展安全知识竞赛、象棋比赛、扑克比赛等活动,舒缓船员情绪,关心船员生活,为船员排忧解难,努力打造“和谐船组”。有船员生病时,他亲自告诉船上厨师,根据生病船员饮食习惯,给他们开个“小灶”,让他们早日恢复健康。有船员开玩笑说,真想生场病,让杨船长工作之余围着自己转,体会一下“家”的感觉,可真的生病了,又不忍心看到杨船长过度操劳的样子。在船上杨德军同志就像铁人一样,始终孜孜不倦地忙碌着,虽然他的年龄在船上只能算是中等,可在全船人员心中,他就是这个船的“大家长”,就是大家的“主心骨”,“福荣海”轮就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在他的带领下,“福荣海”轮多次荣获辽渔集团模范船组、先进船组和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图片
“福荣海”轮在杨德军的带领下,努力克服远洋渔业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信息传递不便等诸多困难,常年奋战在南极海域,带领全体船员攻坚克难,凝聚全船力量抓好捕捞生产,连续多年获得高产,为实现国家海洋战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高我国在南极海域的国际事务话语权做出了贡献。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