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医学是水产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从环境、病原和宿主三者关系入手,研究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流行规律及防控措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水产医学又是水产养殖与动物医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与传统的畜牧兽医、动物医学相比,水产医学与动物医学采用的研究方法、理论和技术可以相互借鉴。但由于在生活环境、生理习性以及疾病发生规律等方面与陆生动物有显著差异,从本质上决定了其显著区别于动物医学。水产医学与水产学中现有的水产养殖二级学科紧密相关,其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是保护水产养殖动物免受病原生物的侵害,保障水产品的健康养殖与质量安全。但在措施上水产医学与水产养殖二级学科侧重点明显不同,强调的是通过基础研究,阐明病原生物的入侵机制及病害流行规律,从细胞或分子水平揭示水产动物的免疫反应规律,解析环境与药物对水产动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寻找有效的防控措施,在保障水产品安全与对外贸易、保护水产养殖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水产医学为我校于2016年在水产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立的二级学科,下设病原生物学与流行病学、水生动物免疫学与病理学以及水生动物疾病防控理论与技术三个研究方向:
(1)病原生物学与流行病学:主要以严重危害我国黄渤海水产养殖的重要病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建立主要疾病的流行病学档案;通过组学手段,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深入研究主要病原的致病原理;阐明关键环境因子对病原感染的调控作用,揭示疫病爆发和流行的分子机制。
(2)水生动物免疫学与病理学主要研究水产动物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组成、个体发生,特异和非特异性免疫分子的基因、纯化以及功能,鱼类对病原的免疫反应规律;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组织器官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研制适用于水产动物的新型基因工程疫苗。
(3)水生动物疾病防控理论与技术:主要研究水产动物疾病防控的理论,建立水产动物疾病的无公害防控技术。针对主要水产养殖动物的特点,以病原微生物致病机理和水产动物免疫防御理论为指导,建立病原入侵和增殖的阻断技术及水产养殖动物免疫激活和增强技术,构建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预警预报体系和现代化养殖工业体系。
水产医学学科在水生动物免疫学与病理学研究方向优势明显,尤其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免疫防御的分子机制研究基础十分雄厚,《海洋双壳贝类神经内分泌系统分子组成及免疫调节机制机制》获海洋科学技术一等奖,刺参病害和免疫研究曾获海洋科学技术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具有明显优势。病原生物学与流行病学以及水生动物疾病防控理论与技术研究方向立足我国北方水产养殖实际开展工作,建成了我校水产动物医院网上服务平台,针对主要养殖品种的重大病害问题进行预警和诊疗服务,利用我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平台积极开展虾夷扇贝病害防控订单式服务。此外,我校于2014年获批水生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并招生,是我国少有的同时具备水产医学二级学科与相应本科专业的高校,这有利于打通本科与研究生教育教学环节,进行水产医学研究生与本科教育的贯通培养。水产医学二级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将丰富水产一级学科的内涵,创建水产医学相关的新理论和新技术,保障水产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